站在新思惟講台上的 3 分鐘演講,練習時的熟悉感,瞬間被緊張的呼吸稀釋,空間、燈光、音量、視線、觀眾、溫度……事前練習都無法複製,甚至連自己的聲音聽起來也很陌生。
但一切又會開始熟悉。每位學員親筆的回饋建議,寫出講者自己察覺不到的優缺點;講師立即評論,點出講者潛在的能量與實力,讓講者又重新認識自己。
3 分鐘演講,壓力來自於外在的注視與內在的躁動。這壓力是成長的燃料,經過新思惟團隊與全體學員的調配,相信未來能讓大家跳上更大的舞台,更細膩地演講。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精彩的時刻吧!
站在新思惟講台上的 3 分鐘演講,練習時的熟悉感,瞬間被緊張的呼吸稀釋,空間、燈光、音量、視線、觀眾、溫度……事前練習都無法複製,甚至連自己的聲音聽起來也很陌生。
但一切又會開始熟悉。每位學員親筆的回饋建議,寫出講者自己察覺不到的優缺點;講師立即評論,點出講者潛在的能量與實力,讓講者又重新認識自己。
3 分鐘演講,壓力來自於外在的注視與內在的躁動。這壓力是成長的燃料,經過新思惟團隊與全體學員的調配,相信未來能讓大家跳上更大的舞台,更細膩地演講。
以下,一起回顧當天精彩的時刻吧!
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神經醫學部 莊介森 醫師
醫學的知識日新月異,參加國際會議是獲取新知最快,也是最好的方式,因為有很多尚未發表在醫學期刊的研究結果,常常在國際會議中先口頭發表,因此我們可以先知道未來醫學領域的走向。在國際會議上台演講則是被看見的最好方式,好的醫學演講可以在國際學會留下好的聲譽,讓自己醫學生涯更豐富。
之前就有幾次在國際上用英文演講的經驗,總覺得這是一件苦差事,在不熟悉的場合,用不熟悉的語言講自己不太熟悉的內容,演講完雖然鬆一口氣,之後迎面而來就是空虛感,雖然也是花了許多時間準備,總覺得自己表現不好,但是問題出在哪裡,以及如何改進都沒有人告訴你,之間的眉角其實很多,但是又找不到很好的學習對象。
即使在國內,如果受邀在有外賓的場合中演講,很多人會選擇用中文演講,但是如果可以選擇用流暢的英文演講,外賓一定會印象深刻,而且認真聽講,結束之後自然而然就有機會與外賓交流,甚至獲得聯絡的方式,留下未來進修甚至學術合作的機會。
這次的醫學演講王評選,高手實在太多,沂名與我花了許多時間討論。在都已經很棒的一長串候選名單中,繼續進一步思考科學性、呈現效果、自信、台風、流暢度,選出「如果我們在國際場合聽到,一定會去遞名片認識」的演講王三位。一起來看。
2020 年 11 月 29 日(日)9:00a – 4:30p
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 主辦
台灣艾伯維 協辦
新思惟國際 策劃
想往專業國際學會發展,但不得其門而入?國際演講場合,英文非母語,如何在國際學會脫穎而出?一年國際演講超過 40 場、護照蓋滿滿的國際講者,實戰經驗與你分享。
要在國際學會連續得獎,有什麼關鍵、細節與策略?在國際學會中,如何被認可、與傑出學者們連接、並提升自己的視野?
兩位國際知名講者:陳沂名(TCTAP Best Young Scientist)、蔡依橙(ASCI Best Young Presenter),歸納數百場經驗,協助您優化學術演講、站上世界舞台、發展學術生涯。
【時間】2020 年 11 月 29 日(日)9:00a – 4:30p
【地點】台北捷運公館站旁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我們希望讓傑出的台灣年輕人,站上屬於他們的國際舞台。」
這就是《醫學演講與生涯工作坊》的設計概念。
許多年輕人出國進修,很快會發現,其實我們的知識與技術,不比歐美人差,甚至更好。但因為不懂得如何在正式場合有效表達,不懂得哪些是讓學術社群認可的關鍵,所以總是懷才不遇。年復一年,我們還是飛到國外去,在國際學會上聽別人演講,而不是自己上台演講。
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