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_Berlin
2015 / 11 / 25

英文學術演講:如何讓人印象深刻?

 

講者:蔡依橙 醫師

 

 

01_Berlin

蔡依橙醫師在柏林,現場示範先天性心臟病童的影像重組與判讀。

 

 

英文只是工具

 

「英文是工具,不是內容本身。」這是台灣專業人士最應該深刻記住的一句話。

 

一般人總卡在,希望自己的英文流利、優美,最好能有美國腔,還能幽默風趣。但事實上,一個「英語非母語」的亞洲人,真正應該做的,是「將自己的核心專業,用英文這個工具表達」,這樣就好。

 

過於拘泥於英文形式和語調,也忽略了全球化的趨勢。事實上,在國際學會中,流行的英文並非 British English 或 American English,而是全世界都聽得懂的 Globish。

 

 

02_Beijing

蔡依橙醫師於亞洲心臟影像醫學會之特別演講(北京)

 

 

當你的內容夠好,對自己有自信,說明清楚且有說服力,外國人甚至會覺得你的台灣腔調很有特色,也喜歡上你的真誠、直接、積極、專業。

 

所以,你該如何去規劃自己上台的 20 分鐘、8 分鐘,甚至 3 分鐘?

 

 

亞洲學者如何改進?

 

幸運的是,科學會議場合,常見的形式不多,就是 keynote lecture、scientific presentation、live demonstration 以及 case presentation;而亞洲人常犯的錯誤也類似,往往就是緊張、資訊過多、重點不明、說服力不佳。

 

這堂課,我們將實際示範,如何把困難的專業資訊,用大家都聽得懂,且深度毫不打折的方式,用英文完整呈現。並且深入剖析其中關鍵,以容易吸收的方式,說明亞洲學者最常犯的各種錯誤,並介紹如何避免。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