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_FB_20160227_MECA_0251
2016 / 3 / 25

如何分析或得知國際學會的發展趨勢?

 

問:課程介紹中提到「作為一個台灣人,如何在全球化的時代中,配合國際學會的發展趨勢,找到自己的突破點?」如何分析或得知國際學會的發展趨勢?有那些途徑可以了解這些訊息?(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答:(蔡依橙)

 

 

20160227_MECA_0251

 

 

如何分析或得知國際學會的發展趨勢?

 

這個一開始,要做點功課。如果是醫療專業,就是用 JCR-SCI (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像您是教育專業,就用 JCR-SSCI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開始。我剛到貴校的圖書館網頁看過,確定您的學校是有購買 JCR 與 SSCI 資料庫的。在 JCR 資料庫中,選擇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照 subject category 分類,找到您的學門,照 impact factor 排列。

 

閱讀更多 »

00_FB_20160227_MECA_0424
2016 / 3 / 25

在國際學會有哪些破冰或互動策略?

 

問:我先前發表的論文多是點狀的個別主題,尚不能連結成線和面,到國際學會發表時,多半談完研究結果就謝謝、再見、不聯絡。被認可的國際學會之路是不是只在研究發表連成線或面之後才有可能開展?在研究表現比較單薄的情況下,有哪些破冰或互動策略,可以向同領域國際學者介紹自己、讓國際學者對我感興趣、甚至能埋下未來進一步交流契機?

 

答:(蔡依橙)

 

 

20160227_MECA_0424

 

 

這裡要講些比較俗氣的話了 XD

 

進一步交流、讓國際學者感興趣,其根源很俗氣的說,就是「我對人家有沒有利用價值」?什麼情況人家會給我們機會,邀請我們幫忙?在我過去的經驗是:

 

閱讀更多 »

00_FB_20160227_MECA_0483
2016 / 3 / 25

醫學會的短時間演講,如何清楚又吸睛?

 

問:在學會演講中若非 invited speaker,大多只有 8-15 分鐘不等的時間,而且講者眾多,請問要如何讓自己的演講「值得一聽」?如何在短短的演講時間內,將內容解釋清楚,又能吸引人?受限於時間,演講最需著墨哪個部分?

 

答:(陳沂名)

 

 

20160227_MECA_0483

 

 

瞭解聽眾

 

首先要先瞭解你的聽眾是哪些人?專業程度在哪裡?

 

經驗上人數較少的,參加的人程度水準會高些,若是人數眾多的大年會,聽眾組成會從初學者到真正行家都有。為什麼要知道這些?因為你的時間有限,如果現場都是行家,太基本的 introduction 就免了吧!反之要花點時間著墨比較基礎的東西。

 

閱讀更多 »

FB_20160227_MECA_0797
2016 / 3 / 23

這堂課,打磨學者的全能力。

 

作者:中國附醫 減重外科 鄭伃書 醫師

 

 

20160227_MECA_0797

 

 

住院醫師時期,在國際場合英文發表的初體驗,不僅開拓我的視野,也醞釀多年後報名這堂課的動機。

 

機緣來自一台切肝刀檯上。老大問:想去法國巴黎嗎(要!),那你去口頭報告。想起來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因為主治醫師不克前往,而有機緣在世界肝膽胰大會報告學長的文章。

 

出發前的科內預報,簡報被大刀闊斧地刪改。法國 TGV 列車上,共桌的外國人優雅看書,我盯著筆電修改講稿。在尼斯下塌旅館的第一件事,是打開郵件與長官確認版本。聖米歇爾山的公車等候椅上,抓著台詞喃喃演練,心悸著彷彿身在台上……(旅行排在會前真是折磨啊)。

 

一路伴隨異國美景,最終帶著第六版簡報踏上巴黎講台:開頭的行銷台灣,中間不停頓的圖表解說,末尾與法籍座長對答。一切美好歷歷在目,而我徹底感受台上的表現從來不是一蹴可幾。

 

多年後的我,如果重回當下,是否能夠突破當年全力以赴的自己?因為伙伴轉介,讓我有這個機緣,在事務滿載的空檔中努力準備,踏入《醫學演講與生涯工作坊》。

 

閱讀更多 »

FB
2016 / 3 / 8

2016 / 5 / 14 (六) 工作坊 活動內容

 

醫學演講與生涯工作坊

Medical speaker and career workshop

2016 年 5 月 14 日 (六) 9:00a – 4:30p

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尼采廳

Meca2016.innovarad.tw

陳沂名 / 蔡依橙 / 新思惟國際

 

 

 

 

 

 

 

 

 

想往專業國際學會發展,但不得其門而入?國際演講場合,英文非母語,如何在國際學會脫穎而出?一年國際演講超過 40 場、護照蓋滿滿的國際講者,實戰經驗與你分享。

 

要在國際學會連續得獎,有什麼關鍵、細節與策略?在國際學會中,如何被認可、與傑出學者們連接、並提升自己的視野?

 

兩位國際知名講者:陳沂名 (TCTAP Best Young Scientist)、蔡依橙 (ASCI Best Young Presenter),歸納數百場經驗,協助您優化學術演講、站上世界舞台、發展學術生涯。

 

閱讀更多 »

00_FB_20160227_MECA_1552
2016 / 3 / 8

2016 / 5 / 14 (六) 課程記錄

 

 

 

 

[快訊] 楊鎮源醫師參加 3rd Pan Asia Orthopedic Trauma Symposium 東亞骨創傷高峰論壇,英文演講獲得好評!
站上國際舞台前,我所做的準備。(楊鎮源 醫師)
[快訊] 楊鎮源醫師參加 3rd AOTrauma Asia Pacific Scientific Congress & TK Experts’ Symposium,英文演講獲得好評!

 

 

2016 / 5 / 14 (六) 活動內容

2016 / 5 / 14 (六) 課程講者

2016 / 5 / 14 (六) 工作坊 報名截止

2016 / 5 / 14 (六) 滿意度分析 與 手寫回饋

2016 / 5 / 14 (六) 課程照片記錄

2016 / 5 / 14 (六) 新思惟醫學演講大賽 演講王 與 評論王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