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皮膚科 李宗儒 醫師
這次的《醫學演講與生涯工作坊》,由兩位講者分享成為國際學會講者的經驗與分享。課程主題明確,安排的連貫性與一致性高。上午著重英文演講的準備,說明如何準備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講,以及如果未來到國外演講,需要注意的細節;下午則是分享參與國際會議的重要性與技巧,像是了解國際會議的本質、如何讓主辦單位願意再度找你演講,以及參與國際會議可以有哪些收穫。
作者: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皮膚科 李宗儒 醫師
這次的《醫學演講與生涯工作坊》,由兩位講者分享成為國際學會講者的經驗與分享。課程主題明確,安排的連貫性與一致性高。上午著重英文演講的準備,說明如何準備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講,以及如果未來到國外演講,需要注意的細節;下午則是分享參與國際會議的重要性與技巧,像是了解國際會議的本質、如何讓主辦單位願意再度找你演講,以及參與國際會議可以有哪些收穫。
這次的醫學演講王評選,高手實在太多,沂名與我花了許多時間討論。在都已經很棒的一長串候選名單中,繼續進一步思考科學性、呈現效果、自信、台風、流暢度,選出「如果我們在國際場合聽到,一定會去遞名片認識」的演講王三位。一起來看。
講者:蔡依橙 醫師
「英文是工具,不是內容本身。」這是台灣專業人士最應該深刻記住的一句話。
一般人總卡在,希望自己的英文流利、優美,最好能有美國腔,還能幽默風趣。但事實上,一個「英語非母語」的亞洲人,真正應該做的,是「將自己的核心專業,用英文這個工具表達」,這樣就好。
過於拘泥於英文形式和語調,也忽略了全球化的趨勢。事實上,在國際學會中,流行的英文並非 British English 或 American English,而是全世界都聽得懂的 Glob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