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皮膚科 李宗儒 醫師
這次的《醫學演講與生涯工作坊》,由兩位講者分享成為國際學會講者的經驗與分享。課程主題明確,安排的連貫性與一致性高。上午著重英文演講的準備,說明如何準備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講,以及如果未來到國外演講,需要注意的細節;下午則是分享參與國際會議的重要性與技巧,像是了解國際會議的本質、如何讓主辦單位願意再度找你演講,以及參與國際會議可以有哪些收穫。
讓觀眾隨時都能進入你的演講情境
醫療工作者,除了致力於臨床經驗累積,如何呈現與表達自身的研究成果也很重要。
一開始,蔡依橙校長就分享兩種截然不同的英文講報方式,讓我瞬間理解,好的簡報技巧,才能讓觀眾快速且有效率地,接受到講者想傳達的訊息。這不僅能將辛苦的研究成果被清楚看見,對於觀眾寶貴的時間,也是一種尊重。
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要讓不論什麼時間點進來聽講的觀眾,都能銜接上你的演講」,接下來的課程與實際上台演講,都一步一步地帶領我,修正過去習以為常的簡報製作方式與報告習慣。
課程開始前,就能開始持續修正自己。
之前的上台經驗,報告完成就算結束,往往無法得知,想傳達的訊息是否有正確表達,很多小細節,像是眼神交流、圖片解析度、文字圖片的編排,都不是自己在電腦前排練所能發現的,長年下來,已經習慣用自己舊有的方式報告。
新思惟的課程很強調實作,演講課程也不例外。在課前就要求交作業,並且即時給予回饋,讓我在課程前就能發現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課程當日的實際演練,除了兩位講者的建議外,也有來自當次課程同學的即時手寫回饋,這是很寶貴的經驗。
用準備好的自己,走向國際社群裡!
陳沂名醫師提醒的「題材準備充分、視覺化簡報、練習再練習」也很實用,一再的練習做準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也要用正確的方式製作檔案與練習,以提升效率。下午的課程由蔡依橙校長分享「走向國際學會之路」的經驗,「被認可、廣連接、大視野」與「減少疑慮、強化信心」,這兩段金句,非常實用。蔡校長分析了國際學會社群的運作方式與想法,讓我反思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目的。
在資訊傳遞迅速便利的時代,即時得知最新的研究進展,以及與讓自己的研究被看到,是非常重要的,加入自己研究領域相關的國際社群、結識朋友,也不可或缺,除了能啟發研究的想法,也能讓出國開會變得更有趣。
新思惟的課程除了講者高品質的演講外,時間控制非常精準,課程前後的指示明確,點心、飲料、餐點與場地,都讓人覺得值回票價。希望未來有機會多參加新思惟所舉辦的課程。
最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