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偕醫院 胸腔內科 鍾心珮 醫師
適逢長輩交派任務,有機會至新加坡個案報告,是這次報名《醫學演講與生涯工作坊》的動機強烈。雖然不確定是否能被選上 oral presentation,但我認為是個好機會一定要全力以赴。雖說只是報 case,但用全英文表達,對我仍是挑戰,所以我鼓足勇氣站上「新思惟殘酷舞台」。
視覺化簡報大加分
課前我們上傳檔案得到校長即時回饋,在校長給大家的回饋中,我學到許多簡報製作技巧:藉蔡明劭醫師學到如何把表格處理漂亮、藉鄭文建醫師學到封面影像裁切擺放,甚至是評論王陳泓恩醫師喜歡簡報中 Not reported 外加紅框,也是偷校長建議林秉瑤主任的梗 XD
雖然過程中,內心也質疑校長是否過於吹毛求疵,但看到大家從第一版本的一塊璞玉,在多次打磨後進化成亮麗美玉。上場時,視覺化簡報突顯優點,能分擔緊張心情而替整體加分,這樣花時間精細微調視覺化的效果,是很值得的投資。
在課堂上,校長示範 paper 的 materials & methods 以及 result 都能視覺化,更是讓我讚嘆連連。
準備從日常開始
這次 case 準備過程,我自己知道弱點在哪裡,且不論是課前校長的回饋、或是陳沂名醫師的講評都提到共同點:還可以添加吸睛且信服的元素。
雖然這次用策略巧妙呈現,但也讓我學到隨手收集資料基本功的重要。
課堂上,陳沂名醫師說他都趁病人麻醉準備的空檔,趕快紀錄剛結束的這台手術經過,我覺得很感動。如果這麼忙碌的心臟外科醫師,都可以這樣利用時間整理 database,我們也能做得到。
現場提問可事先準備
話說,之前參加國際醫學會的經驗,對於 speaker 能聽懂且條理回答非英語為母語者的發問,常覺得驚訝、佩服。而我遇到印度口音,只能完全放棄。這次,深怕去新加坡也遇到類似狀況,因而在課前問答提出。
陳沂名醫師回答得很好,現場提問其實是可以事先準備的。就像在 case 準備過程中就會看出弱點,以及 study limitation 也是常被問到,這些都可以事先想好攻防台詞並演練。
如果真的還是聽不懂,可以回答會後私下討論,下台後遞上名片,彼此好好交換意見。
受邀演講不同策略
受邀不同形式的演講(Topic Review、Satellite Symposium、Invited Speech……),或是國際學會比賽,相同的重點是要保持專業,永遠聚焦於增進病人照顧與臨床應用,常常開啟「後設」模式問自己「他們是誰 / 在意什麼 / 給予正面啟發」,讓演講目標清楚,也能針對不同聽眾組成,而有不同的策略。
身為主治醫師,或許有機會獲得一些廠商邀約的演講。但因為沒有自己的研究,case 量又不夠多,所以往往是以 paper review 呈現,但這樣僅是做到讀書會等級,況且不乏比我會念 paper 的醫生,難怪下次就換找別人。所以,如何更有見解或思考,如何由不同角度切入,是我這次很大的啟發。
創造價值的課程
最後一堂「國際學會之路」傳授實用的密技,也終於解密為什麼校長總是秒回私訊,且在凌晨時間上傳回饋影片。
這堂應該是師生比最低的新思惟課程,不想庸俗的用 C/P 值來衡量,借用蘇怡寧醫師的觀點,感謝新思惟團隊提供了超值(Cost / Value)的課程。
很鼓勵大家都來挑戰「新思惟殘酷舞台」,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天,會有機會在亞太區大 PI 們面前報 case!
最新活動